所以我們回到李昆霖先生的心得:『開店去找所謂的餐飲行銷專家,他們會告訴你要吸引客人目光,價格越低越好,最好可以不用錢! --然後店就倒了。我不是要做這種生意,我相信價格自然反映好的服務和產品。開幕時半價的策略吸引了很多小氣龜毛的客人,現在我把價錢調高後他們就走了,剩下原本就會來的客群。現在單天客人量變少了但營利提高了,服務品質也變好。』←這就是反映了你對你的產品夠不夠自信、以及當這個事業體本身其實適合A模式時,被B模式餐飲專家行銷時的結果。可能倒閉、可能吸引一些撿便宜心態(嫌東嫌西)的客人。
先把餐飲業放在一旁,在A這個模式當中,產品並不單純只是產品本身,更被聚焦在『販賣的是一種感覺良好』。購買產品變成是一種風格,營造個人風格的行為。而不單純只是消費行為。比方說我們可以從X常購買Muji無印良品的產品這件事看出端倪。儘管他買的可能並不是Muji無印良品較貴的那部份(比方說家俱部門),可能只是購買生活雜物,但因為他買無印良品,一個旁觀者就會在心中把他歸類成:『這是一個喜歡簡單設計的質感/傾向樂活態度的都市人/他可能對做菜或園藝有興趣/他比較要求細節和生活品質』
所以如果我們將摸摩抹貘營造成某種感覺,那麼當貘的知名度慢慢打開時,自然會有人說:『噢你購買的是那家的產品呀!原來你也喜歡摸摩抹貘!』這樣的現象發生。就算是『蛤?摸摩抹貘是什麼?』這種反應的時候,消費者也會自動為品牌做解釋,因為他喜愛你的產品:『他們是一家如何的店/品牌、賣些什麼的商品、以及當事人的評語』最終極的當然就是消費者直接為你的產品代言的時候。比方說當X手上提著無印良品的紙袋、家裡牆上釘著無印良品的懸掛式CD音響、中午的時候用無印良品的洗面乳洗臉。X周邊的人自然被感染、對該品牌感到熟悉。
我想,當貘是個小眾品牌時,這種品味或風格的營造就更重要 。因為這些風格營造在小眾領域中會被強化。小眾族群自外於主流,某程度上的原因是他們覺得自己『獨特』。一個去鹹花生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saltpeanuts的顧客和一個去怡客咖啡或85度C的顧客,對自我的認知絕對是不同的。
而我們所要走的路絕對是獨特的。
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